第一百二十六节 施工天分_大国崛起1857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二十六节 施工天分

第(1/3)页

  瑞典人列出了一张物资清单,大多是一些建筑材料,比如砖石,这些建筑材料将用来建立新式堡垒,改原来的开放式胸腔护垒,为半封闭的炮台要塞。还有一些特别的设备,比如坩埚和生铁,这是用来加固砖石缝隙的,瑞典人知道在中国暂时找不到水泥,他们打算采用用铁水直接浇筑石缝形成蝶形连接索的形式来加固要塞结构。

  材料之外还需要人,他们希望能给他们招募三百个工人。

  “这些东西不难找,砖石在新安都能找到,如果不够我还可以从广州调,番禺的莲花山采石场就靠近狮子洋,直接装船半个小时就能运到虎门要塞。”

  朱敬伦看着他们的清单,觉得洋人还是动了心思的,没有什么非分的要求,不过这个时代,好像西方建筑也多是砖石建筑,水泥建筑还不够普及。

  只是朱敬伦有一个疑惑:“至于这人吗?只需要三百人,是因为工地上施展不开?”

  人少施工速度就慢,这一点朱敬伦很清楚,而虎门要塞是一个大工程,虽然大型炮位只有四十座,可是还有附属小炮位等等,总共构成三道防线。

  第一道是位于珠江口外端东岸的沙角炮台,过去配炮12门,位于西岸的大角炮台,配炮16门。用于监视穿鼻洋和号令台。

  第二道防线位地第一道防线后方七里处。东岸有配炮40门的南山威远炮台,靖远炮台配炮60门、配炮40门的镇远炮台,江中间上横档岛配炮40门的横档炮台,配炮40门的永安炮台。

  第二道防线是防御主力,目的是为应付突破第一道防线的敌军主力进犯,除了炮台外,还在江中间横档岛两边的东西水道上设防,西水道设置江底暗桩,防止敌船冒险偷袭,东水道为主航道是大小船只通常出入之处,设有两道拦江木排铁链。

  这些设施都是林则徐禁烟之前大都设置好的,最早用来防备倭寇进犯,可即便放到现在看来,依然十分科学合理,这是得到瑞典人肯定的,而当地人则对这道防线更有信心,民谣形容“虎门六台,金锁铜关,入来不易,出去更难”,只可惜空有雄关,没有善守的李广,只有闻风而逃的孬兵,导致英国人两次突破这里,如入无人之境。

  人的问题不讨论,单论防御设施还是很可靠的,就这样,古人依然不放心,在第二道防线之后还设置了第三道防线。

  第三道防线位于第二道防线后五里处,在江中大虎山上设有配炮32门的大虎炮台,主要接替前面侥幸进入的敌船,堵住这些漏网之鱼,起扫尾作用。

  可以说古人把所有的情况都考虑到了,当年这些炮台也确实帮助明朝人挡住了倭寇以及包括荷兰人、西班牙人等各种海盗的进犯,到了清末,却没挡住同样从海上进犯的英国人,并不是英国人有多强,只是帝国末世,已经腐朽到骨头里了。

  幸好朱敬伦不是腐朽的八旗或者绿营,他编练的乡勇目前来看,纪律还算不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lw00.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