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六节 付出的代价_大国崛起1857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百零六节 付出的代价

第(1/3)页

  李鸿章通过总理衙门向大明提交照会,希望跟大明商谈东北铁路一事,如果是前几年,大明是不可能接受谈判的,现在朱敬伦的首要目的是赈济灾民,这需要满清政府的配合,至少也不能让他们阻挠,所以才接受了谈判。

  但大明坚持认为,从大连修建一条通往俄国边境的铁路,是大明十年前就得到清廷同意的权利,这个权利不容侵犯,谈判可以,但必须基于这个权利的基础上进行谈判。

  老实说,洋务派在中国历史上是有贡献的,是他们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的近代化,但要把他们抬到太高的地位,也不是事实,他们跟顽固派相比是有进步意义,但自身依然是一个比较保守的文人士大夫集团。

  但他们跟那些空谈派,保守派和顽固派相比,有一点值得称道,那就是务实。

  他们很清楚,谈开战那是不可能的,真能打的话,何至于新疆沦丧,陕甘覆亡,何至于江南半壁不保,甚至都不可能有大明这个国家。

  而大明坚持的权利,他们也不能触动,既然大明已经在青岛和秦皇岛开始修建铁路,连俄国人都在修建恰克图到张家口铁路的情况下,让大明放弃修建大连到满洲里的铁路,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顽固派们担心的,不过是丢失满洲,他们就基于这点来谈。

  李鸿章表示,大清并不反对大明在东北修建铁路,但是他们认为大明将大清境内的灾民送到东北,侵犯了大清对国民的管辖权,他们要求大明停止这种行为。大明则表示,这是基于仁道的救援行动,并不是对满清权利的侵害。

  最后经过激烈的谈判,大明答应满清官府,可以对这些进入东北的灾民进行管理。同时满清再次确认大明有在东北修建铁路的权利,而且也表示不会在对大明转移灾民行为进行干涉。

  李鸿章将谈判的结果报告给慈禧太后后,自然没有让顽固派们满意,他们在朝堂上大打口水仗。

  顽固派质问,让伪明继续转移百姓,大清如何管辖。李鸿章回答说,在东北建立府衙,在哈尔滨、满洲里等地设置新的府县,派驻官员,自然能够管辖。

  顽固派质问,现在任由伪明迁徙百姓,百姓不懂大义,见利忘义,被伪明收买了人心,将来要是伪明不愿意接受大清官府管辖,那又该如何是好,因此最好是一开始,就不能让他们迁徙大清百姓。

  李鸿章回答说,以夷制夷。将来大明如果不肯接受跟大清签订的条约,自有洋人出面。这段时间他已经跟各国进行了沟通,各国都支持大清在东北的权力,并且表示如果有任何国家侵犯大清在这一地区的权力,他们都会坚决的支持大清维护权利的行动。

  李鸿章这段时间跟洋人的交涉,也不是没有收获的,让他更了解洋人,更加完善了他以夷制夷的外交思想。

  于是当跟大明在东北产生冲突后,他一边跟大明谈判,一边还暗中跟其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lw00.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