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八节 精神偶像的坍塌_大国崛起1857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百四十八节 精神偶像的坍塌

第(1/3)页

  曾国藩到天津后,满清朝廷很积极的配合他,慈禧以皇帝名义给曾国藩下了一道圣旨,任命他为钦差大臣,全权处理天津教案。

  曾国藩本来在满清的威望就极高,当地官员对他不敢不尊敬,另外聪明的满清官员没人想沾染这种麻烦事,因此一到天津,大家乐的听曾国藩做主。

  曾国藩到天津后,听取各种人的说法,几千老百姓之所以突然起来围攻教堂,引发的原因是四五月间,天津发生了好几起儿童失踪案件。六月份,天津爆发了疫病,天津一些收养孤儿的洋人教堂育婴堂中也死了不少婴儿,教堂每天都去郊外埋人。

  老百姓看到洋人不断的埋葬婴儿的尸体,很快一种由来已久的说法就流传开来,都说洋人的修女杀死小儿做药用。这时候恰好官府抓到了一个贩卖儿童的人贩子,而人贩子交代说他把孩子卖给了教堂。

  一下子天津人就怒了,本来对教堂就没好印象,尤其是天主教,那些神父急切的想要传教,因此对教徒不加分辨,良莠不齐什么人都要。

  同时天主教是一个从教皇到神父是一个严密的组织,从历史上,他们就比较偏激,打击过各种其他宗教不说,连新教他们都镇压过,向来有一种唯我独尊的傲慢,加上这个时代的洋人比较强势,在其他文明面前有一种傲慢,于是经常出现教堂神父利用治外法权来包庇他们的教徒。

  可这些轻易抛弃传统的文化,投靠教堂的人中,大部分是一群痞子,惯常欺负人,加入教堂就是为了仗势欺人,结果大家将这些流氓无赖的恨,都转移到了教堂身上。

  老百姓原先就对他们没好印象,现在更是相信他们在贩卖儿童、残害儿童,因此发生了包围教堂的事情。

  到现在还只是群体性事件,还没有发生暴力冲突,事情还有解决的余地。如果此时清廷积极出面调查,还可以解释。可是清廷的官员早就习惯了推诿责任,那种士大夫的责任心,早就离他们远去了。所以一概的推诿。

  洋人强势惯了,法国公使丰大业要求当地官府驱逐百姓,当地官府再三推诿,尤其是跟县令产生了争执后,丰大业竟然直接开枪,县令躲过去了,但是仆人被打死了。

  洋人的蛮横,让清廷官府恼怒了,然后老百姓攻进了教堂,杀了神父、修女,打进了领事馆,杀了外交官,如果说其中没有官府的默认和推动,显然是不可能的。

  到了此时,教案才真正失控。

  曾国藩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后,他认为,首要问题,是弄清楚洋人是不是真得拿小儿做药的事实。其实曾国藩何尝不明白这件事多么不靠谱,清廷的聪明官员们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没人来,都看着曾国藩一步步卷进激流。

  曾国藩请来当地的名望乡绅,大家一起进入教堂搜查,没有发现任何传言中的现象,相反他们看到那些被丢弃的孩子,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照顾,他们得到了食物,得到了医治,唯一让他们不太满意的是,教堂一直在教育这些孩子信仰上帝。

  但是那些充满荒诞的传言,一件都没有,没有用人眼睛做药的事情。当然没有这些事情,曾国藩来之前就知道不可能有这些事情。但他还是要来探查,一方面是用自己和这些有名望的乡绅的眼睛,帮老百姓见证一番,在通过他们的口告诉大家真相。他相信老百姓,至少是那些读书人是能够明辨是非的。另一方面,曾国藩主要是想来探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lw00.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