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节 基于道义的谈话_大国崛起1857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七十节 基于道义的谈话

第(1/3)页

  朱敬伦很清楚自己国家根基目前的虚弱,绝大多数人都保持中立,根本不在乎是谁统治他们,士大夫阶层更多的是怀念旧制度,这是既得利益阶层的通病,更可怕的是文化上的认同,别说汉化严重的满清,就是在中原放马的蒙古元朝结束之后,都有大量的文人士大夫自杀殉国。

  中国在传统上是一个帝国,不是一个民族国家,民族并不是维系这个国家的纽带,文化才是,而传统文化中有一种愚忠的观念,他们是不分好坏,不分是非的,忠就是一切,忠就是正义的,不忠就是不正义的,这种观念在士大夫中普遍存在,哪怕不是每个人都激烈到要自杀殉国,但是从内心深处,多数人认同清廷。

  朱敬伦很清楚这一点,之前他的一系列施政,一边极力拉拢这些士大夫阶层,一边积极培养新的既得利益者,在大明政府中掌握实权的目前也就是这两种人,一种是陈芝廷那种传统士大夫,另一种就是自己任命的带有商人背景的官员。

  虽说目前两种背景的官员人数差不多,可历史原因造成,中国商人阶层早就放弃了对士大夫阶层的抵抗,他在文人士大夫面前是认怂的,所以他们接受了士大夫的文化观念,连他们自己都认为商人是一种不体面的身份,经商发财后大多卖房子置地,培养子弟读书,力求能够转变为传统士大夫家族。

  所以朱敬伦的统治基础是极其脆弱的,说不好听点,目前就是靠军队,而不是人心。

  但军队也是人组成的,是人就有思想,军官们的意识态度决定他们的行为,一旦他们得知朱敬伦被人刺杀,谁知道他们会怎么办,拥兵自重?割地自雄?什么事都可能发生。

  因此朱敬伦很识相的“醒了”。

  但此时已经到了五月中旬,距离他被刺已经过了一个月,坚持一个月是让消息能够传遍全世界,坚持一个月,是让林肯收到足够的压力,林肯的压力越大,他的记忆就越深刻,记忆越深刻就越觉得亏欠朱敬伦。

  以林肯这样一个有作为,有能力的总统,他的人情是很值钱的。

  第一个发现朱敬伦醒来的是张柔,她天天守在朱敬伦的病床前,除了医生,任何人她都不让接近,她看任何一个人都觉得是刺客,对于她这种偏执,美国人完全没有办法。

  “水!”

  朱敬伦是真渴了,他的特殊体质,让他能够控制身体最低能量消耗,如同熊的冬眠,让他能够一个月不死,但是还是会很缺水,毕竟机械体的功能再逆天,也不可能凭空创造物质,从空气中捕捉的水分根本无法满足身体消耗。

  他现在事实上是有些脱水的。

  张柔听到丈夫虚弱的呼喊,一股狂喜涌出,她太珍视这个男人了,没人能够想象一个被文化定位扫把星的女人,在绝望之中得到一个男人之后的感情,那是真的把这个男人当做自己的天的,中国女人本来就认为男人是女人的天,张柔更进一步她几乎将朱敬伦当成她的信仰了,朱敬伦比她更重要,必要的时候,她可以为了丈夫去死。

  “水,水!”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lw00.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