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七节 政治和文化遗产_大国崛起1857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百五十七节 政治和文化遗产

第(1/3)页

  在朱敬伦的心中,保留琉球比瓜分琉球,有更加长远和重大的利益。

  日本明治维新之后,确实摆脱了殖民地命运,成为亚洲近代史上最成功的国家,可是学习西方向四方军事扩张的战略,也让日本把邻国得罪了一个精光,如果不是新中国也遭遇了一些挫折,加入了苏联阵营,陷入了阵营对抗,否则日本在亚洲的外交形势,绝对不比中国更有利。

  日本成功的成为了一个发达国家,却失去了确立亚洲领袖的机会。

  大明与日本不同,中国人的老祖宗给子孙后代留下了足够的领土,足够的生存空间,整个亚洲大陆上,最好的一块土地就是中国。

  中国已经没有向其他方向扩张的需要,仅仅是中国大陆就足够大明折腾了,不止是现在大明控制的东南四省,包括还在太平天国和满清手里控制的土地,不止是朱敬伦,大明朝野上下都天然的认定大明将来肯定要一统江山,或者被别人一统,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个规律西方不存在,可在中国早就深入人心。

  因此朱敬伦在制定外交战略的时候,早就将整个东亚大陆算作了大明的国土来考量,拥有庞大的大陆领土的情况下,他对越南、朝鲜和琉球这样的周边小国在领土上就没野心。

  主要还是朱敬伦很清楚,东亚这几个国家,一个个都是又臭又硬,很难啃。以中华文明曾经保持的高度,用了几千年时间,都没能将这些国家彻底同化,现在同化他们,其实已经失去机会了。

  朝鲜半岛,隋唐时期,在隋炀帝和唐太宗两位强势皇帝先后攻打高丽失败后,随后的王朝基本上就不再试图直接统一朝鲜了。而越南,从秦汉到唐宋,大多数时间都被中原王朝直接统治,在这种情况下还无法同化,朱敬伦认为大明恐怕也没有条件。

  如果真的强行殖民这些国家呢,军事上完全不是问题,占领他们容易,统治他们很难,尤其是一旦极其他们的民族认同感,那就更麻烦了。二战后的法国和美国就是例子,军事上不管有多大的优势,都能被越南人拖进泥潭中不能自拔。

  在这个列强瓜分世界的高朝尚未开始的时候,海外有的是可供殖民拓展的土地,这比吞食周边华夏文明国家的成本低多了,所以朱敬伦从来没想过要直接统治这些地区。

  能让他们保持文化上的汉化,就是最大的一个利益,所谓的价值观利益。

  在价值观趋同的情况下,只要取得互信,其实就能将这些国家拉拢在大明周边。比如越南这个国家,在乾隆时期跟清朝发生战争之后,就长久的保持了和平。双方的和睦程度,是后世的人难以想象的。

  到了大明崛起广东之后,朱敬伦发现,在中越边境地区,过去的军事隘口大多破败,两国之间的疆界,在大多数地方都很模糊,老百姓来去自如,迁移自由,边境地区的百姓,甚至根本不知道自己身处哪一侧。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lw00.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