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六章、洪门致公堂_我在民国打酱油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五十六章、洪门致公堂

第(1/3)页

记得在汤皖第一次乘坐火车,沿着津浦线南下到达沪市,和大牛一起,走进了沪市的那座“他国之城”,第一印象是干净整洁的宽阔道路;背着长枪的瑛国大兵,以及伏在墙上接受检查的屈辱华夏人。

        然而华夏人却是把那一片区域称之为“十里洋场”,人人皆想走进去。

        如今汤皖和钱玄站在纽约的从林街,也就是华夏城的入口。

        目之所及,有瘫坐在街头污水上,无家可归的流浪同胞,饥黄瘦瘦,长长的枯槁的辫子,衣不蔽体;

        满嘴吆喝着粤语的小摊位老板,穿的稍微体面一些,至少遮住了身子,虽赤着脚,但脸上也有些色泽;

        饭店门口,东南沿海的同胞,或客家话,或粤语等,热情招呼着来往行人;

        还有穿插在人群中,白皮肤,蓝眼睛的洋人,好奇的这里看看,那里看看......

        他们大概只是猎奇心理作祟才来的此地,说不定心里正在鄙视着呢,要不然为何洋人都离华夏人远远地,生怕弄脏了他们的衣服。

        十米来宽的道路两旁,摆满了像是首都前门大街上的杂货摊,那些洋人就像是在杂草间的蝴蝶,总是能片叶不沾身。

        街道两侧则是充满了华夏元素的三层建筑,绿色、朱红,深蓝等五彩缤纷的颜色,屋檐翘角以及琉璃瓦顶。

        街上到处都是华夏人,华夏字的招牌幌子,和华夏语言.......

        “感觉如何?”汤皖问向一旁怔怔而立的钱玄。

        “差强人意!”钱玄拉拢着一张脸,又言:“苦!”

        “走吧,进去瞧瞧!”汤皖摒息哀叹,率先进了华夏城。

        走在从林街上,让汤皖仿若置身国内,旦夕之间,回到了首都,一股独特的,只有华夏人才懂的气息迎面而来。

        两位先生打扮的华夏人,很快就引起了华人的注意,仅凭服饰就能轻易断定这两位先生来自国内,而不是曰本人。

        因为在霉国的曰本人会极力解释自己不是华夏人,以至于他们的服饰要么极具曰本特色,要么则是西装革履,只有华夏的先生们才喜欢身着长衫。

        “两位先生,打哪儿来?吃饭还是住店?”立刻就有一位华人迎上来,操着不标准的普通话询问。

        “吃饭!”汤皖笑道,又问道:“街上可有川菜?”

        “有,两位先生随我来!”这位同胞打扮与首都拉车的师傅不无一二,浑身上下透露着机灵劲,在前头领着汤皖与钱玄。

        在这条从临街上,如今生活着差不多一万多名华夏同胞,有时候国内同胞来霉国,不认识路亦或者需要帮助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lw00.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