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0_大明:我皇孙身份被朱元璋曝光了全文免费在线阅读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450

第(1/3)页

445、朱怀的阴谋!

        众人有些狐疑的看着蓝玉。

        这朝会才刚开始,气氛都还没热身,你蓝玉懂不懂规矩?

        哪有皇帝刚坐下就上书奏请的?

        再说了,现在大明又没有十万火急的事儿,至于这样么?深怕别人抢了你上奏一样。

        于是众人都打量着蓝玉,想看看凉国公究竟要搞什么鬼。

        朱元璋眉毛一挑,乜着蓝玉,沉声道:“奏来。”

        蓝玉走出班列,弯腰对着朱元璋,道:“臣陡闻东南海域之上,有倭夷登陆嘉兴海盐,一村数十名百姓被伤,被杀!”

        “国家承平,倭夷此举无异不宣而战,东南沿海百姓叫苦不迭。”

        “臣请命,祈求领军远赴东海之上,亡其国,灭其种,绝其苗裔!”

        东南沿海的倭患,致使明东南百姓负伤死亡,这是对大国的挑衅,对国家尊严的侮辱,如果大明没有一点动作。

        那么谁替百姓鸣冤?那么谁还敢久居东南沿海?

        大国的威严何在?明廷的威严何在?

        何为仁义之君?什么样的国君该流芳后世?其实“八零七”每个朝代无论文武,都有一个共同的答案。

        百姓!

        只要百姓安稳的活在世上,不会遭受战争的洗礼,不必日夜担惊受怕,那么这样的统治者,在百姓眼中就是好的统治者,就该被流放万代。

        蓝玉说完,兵部尚书茹太素便出列反对:“启奏皇上,国之大,好战必亡。”

        “臣私认为,当以礼部以外交方式和东倭日本谈判。”

        户部侍郎傅友文也出列道:“国朝承平太久,当下以恢复民生经济为首要,我们现在也负担不起一场海外征战,经济后盾跟不上,打下日本的成本代价太大,且大明没有海上征

        战的经验,臣认同茹尚书之言。”

        等傅友文说完,各科给事中言官也出列分析。

        反正大方向都不建议大规模出兵远征日本,都觉得国朝还没有海上打仗的实力。

        都察院右都御史也出列奏陈道:“启奏皇上,辽东建州女真人在边境闹了一场矛盾,北疆的鞑靼人也在边境制造动荡,臣认为,应当将钱财放在北疆,多给北平布政司拨款防御

        北疆和辽东。”

        就事论事,到也没有单纯的针对蓝玉。

        蓝玉说的也不错,大明在东海确实受到了欺负,有些耻辱,可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不是儿戏。

        更不是邻里闹矛盾,一言不合就能开大。

        国jia战争,需要考虑的因素太多,无论经济、军事、兵员的素质以及作战前的演练准备等,都要筹备好。

        国朝是大国,要么不动如山,要么动则一泻千里!

        反正要在有十足的把握之下,才能出手东海之上,若是不然,国与国之间的战争若是落败,才更丢国人的脸。

        大明丢不起这个脸!

        而且这一场灭国之战,外邦四海之国可都看在眼里,这不仅仅是大明和日本岛屿之间的战争,这更关乎则外界怎么看大明,怎么衡量大明的实力!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大明没有完全的准备之前,都不应该轻易动灭国之战。

        群臣看着朱元璋。

        朱元璋沉默片刻,道:“东海之上的跳梁,打是一定要打的!”

        “凉国公说的不错,既敢欺辱我大明,那自当灭其国,绝其苗裔!”

        “诸卿说的也不无道理,大明在没有十足把握之前,贸然出兵也为不妥。”众人松口气。

        可朱元璋话锋一转,哼道:“咱三番五次给日本下过国书,他们非但不听,还如此猖獗,若不给他们点疼,他们不知大明之威。”“咱要让这个国家知道疼,知道怕,尔等都说说,何以为之?”朱元璋看着群臣。

        蓝玉继续建言道:“启奏皇上,臣以为可派遣舰队,出海巡查;我大明早有计划出海,东南也在紧锣密鼓加大宝船建造,等舰队完全制造出来,怕还需要几年的功夫,既然如此,何不让人先行出海探索航道呢?”

        “一来,可彰显大明海上之威。”

        “二来,也可让人早日适应海上生存条件。”

        “三来,也可震慑倭奴,适当之时,可遣小舰队,如日本岛屿,给予屠灭几个村落的人口,给予反制裁报复!”蓝玉今日上奏,所有核心点都为了烘托出这些话。

        出海!

        今日朝堂上所有的话,可都是他外甥孙教他的!

        蓝玉心里有些好笑,虽然那小子不在朝堂,可今日蓝玉突然感觉有种朱怀在和群臣交锋的感觉!

        无论如何,朱怀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这小子,果真有些本事!

        这一次,群臣不在反对。

        下西洋是早就定下的国策,毕竟群臣谁不想看看海上的财富究竟多么富足。

        上一次的红薯问世,可让群臣振奋了许久!

        出海就如行军打仗,需要有先锋在前一般。

        朝廷这里,几艘海船还是凑得起的,况且现在东南沿海已经造成了一只领头的五层宝船!

        如果组成一个小队,先去探探路,似乎……也是稳妥的办法。朱元璋若有所思地道:“诸卿怎么看?”

        “凉国公所言,不是没有道理,可以试一试,臣建议,兵部派人出海,先行下西洋,作为试探。”兵部左侍郎钟勖出列道。

        蓝玉心下一惊,默默看着兵部左侍郎。

        今天朝堂发生的一切,似乎都在朱怀的意料之中啊!

        蓝玉有些震惊,今早朱怀帖耳对自己说的话,现在正在一一应验!

        那小子,当真有本事!

        闻言,蓝玉再次出列摇头道:“启奏皇上,此次航行,凶险未知,兵部诸位堂官都是国之重臣,万一出海遇到个意外,岂不是国朝的损失?”“故此,臣建议从宫廷中选拔太监,担任出海之事。”

        “扯淡!”兵部尚书茹太素出列,横着脖颈,指着蓝玉道:“我兵部能出什么意外?士不可不弘毅,为国捐躯,出意外又何惧?”蓝玉道:“那也说不定了,你兵部那些吊人万一受不了海上寂寞,闷死几个人可咋办?”

        “凉国公!”茹太素打断蓝玉,你这狗东西,真真是狗嘴里吐不出象牙啊,兵部的人死了……哼,真真欺人太甚!他忍不住道:“启奏皇上,我兵部员外郎方齐祖上就是浙江人,臣推举其作为出海巡洋使!”“臣以项上乌沙保证,兵部绝出不了乱子,保证完成试航任务!”

        蓝玉摇头,含笑道:“茹尚书莫闹,你兵部都在朝廷中枢呆成啥样了,这出海,海上何其凶险,万一出个好歹,丢脸的不是你兵部吗?一把年纪了,你就别动不动拿乌沙开玩笑,真要死人了,皇上也为难,总不能真卸了你的乌沙吧?”

        茹太素气的全身乱颤。

        这个蓝玉,平常就和这群淮西勋贵吊儿郎当的,说话口不遮拦,一把年纪了,说话如此浮夸,如今更是欺辱到我兵部头上了?

        是可忍孰不可忍!

        好胆!

        兵部左侍郎出列跟着怒斥蓝玉,道:“够了!凉国公你够了!我兵部虽职末官微,却也不是你可以随意羞辱的!”“我兵部哪一个不是铁血男儿?凉国公就不要瞎操心了!”蓝玉笑笑,事情的发展,和朱怀预料的简直一模一样。

        只是……兵部真能死人么?

        朱怀说兵部的人出海,用不了多久就会死人,从而放弃出海。

        蓝玉有些想不通,也不知道朱怀为什么会这么笃定。

        不过无论如何,他今天的目的达到了。

        蓝玉哦了一声,看着兵部两位高官,点头道:“既如此,那成吧,不过本官还是要问4.4一下,如果你兵部真死人了,咋办?”

        “你!”

        茹太素哈哈大笑:“我兵部若是连试航都完成不了,那我兵部以后对此事就闭嘴!而且本官亲自上疏卸下乌沙帽,你蓝玉想推举谁就推举谁,这样总成了吧?”蓝玉点头:“哦,那也行,那祝你们旗开得胜吧!”

        朱元璋不厌其烦,蹙着眉宇道:“这是咱的朝廷!不是当年的白虎堂!尔等能否别山贼议事一般,动不动吹牛夸海口?”“都退下!”

        众人缄默不语,对老爷子的话,可没有一个人敢忤逆,朱元璋对大明的控制,绝对是说一不二的。“就按照兵部的意思,先派遣人去东南。”

        “你礼部、吏部、兵部都协商一番,通知浙江都指挥使司和东南备倭总军,拨调定额的军兵、火器、火炮,随同出海试航。”“一会下朝,尔等去谨身殿,咱已经制定了航行路线,来拿。”“成了,今日就这样,若无事议论,退朝吧。”朱元璋挥手.

        吧        446、爷爷教你如何杀官!

        退朝,各部堂回到自己衙门。

        茹太素回到兵部,左侍郎钟勖给茹太素斟茶。

        茹太素端着茶,淡淡呷口,对钟勖道:“此次出海试航,责关重大,你认为兵部员外郎去真合适吗?”这一次出海试航,不仅要试验大明军兵在海上生存能力,更多的还要对周边海上国家形成武力震慑。

        虽然第一次试航的航线不会太遥远,但这对大明来说无疑是跨时代的一步。

        要是完成了,他兵部跟着沾光,作为兵部尚书,茹太素一定是首功!

        钟勖沉思一下,道:“戴大人是余姚人,靠近浙江沿海,自幼就是水上一把好手。”“唔!为确保万一,臣以为,要么将戴大人叫过来询问一下?”茹太素点头:“兹事体大,不可马虎,速去。”没多时,兵部员外郎戴圭急促跟随钟勖走来。

        茹太素道:“戴员外,事情刚才钟侍郎和你说过了,此海航关乎着兵部的荣辱,你可有信心?”

        戴圭忙是抱拳:“下官有幸被茹尚书推举,下官自幼就活在水上,这出海之事,自然在熟稔不过,两位大人放心,下官不会丢兵部的脸!”茹太素嗯道:“好!此事便交给你了!”

        “本官明日会去工部火器监申请一批火枪和虎蹲炮,届时会调到你船只上,记住这次航海的意义,威慑!”

        “是!下官明白!”等戴圭走后。

        钟勖便笑呵呵的坐在茹太素身旁,笑着道:“茹大人,听闻最近火器监造了不少火枪火炮。”

        “你说工部也是的,这些东西,咱兵部居然不知道定额有多少,以后万一哪天要调兵打仗了,这火器咱兵部怎么调配预算?”钟勖有些埋怨。

        茹太素也一脸不悦的道:“皇上自有用意,哎,我们又能怎么办?”

        钟勖点头:“也是,皇上最大,他老人家怎么安排就怎么安排。不过这些日子火器监紧锣密鼓的在造火器,恐怕最少造了有万余只火器了。”茹太素笑着道:“扯淡!就火器监那效率,能造一千只火器都不得了了。”

        钟勖噢了一声,又问茹太素道:“大人,您说这怎么就忽然传出来皇孙没死啦?”“这是哪门子邪风刮过来的,皇爷知道还不大发雷霆啊?”茹太素笑笑,漫不经心的瞥了一眼钟勖:“这谁知道。”很显然,茹太素也守口如瓶没有乱说。

        钟勖继续道:“话说回来,当年的朱雄焕都死了这么久了,大人,你说会不会是有心人利用此事祸乱朝纲啊?”茹太素笑着道:“应当不会,宫外这股子风,宫廷内不可能不知道,老爷子既然没有出手,就已经说明一切。”

        钟勖愣了愣,似乎明白了什么,心头忽然一震。

        户部侍郎是正三品高官,能做到这种掌实权的官,几乎官场上的任何一句话,对他们来说都能揣摩出更多的讯息。

        茹尚书说老爷子没有出手,换言之老爷子是知晓的,在换言之,这股子风,源头会不会就是从宫里传出来的?

        老爷子那么护犊子的性子,有人长了一百个脑袋也不敢拿他老朱家的后人开玩笑。老爷子纵容此事成风,就说明老爷子是默许的……嘶!

        看来这不是空穴来风啊!

        傍晚,霞光轻轻的洒落在地上,映出了一片的红艳。

        朱怀正在为户部人才发愁,双手托腮的坐在书房的案牍前,显得有些心不在焉。

        不知在思索着什么,他将嘴巴中咬着的毛笔拿下,提起袖笼,轻轻的在宣纸上写着什么。

        门被轻轻推开。

        “大孙,写啥呢?”

        朱怀回头看着朱元璋,示意朱元璋过来。“老爷子,您看看。”

        朱元璋有些好奇,走到案牍旁边,拉了凳子坐下。“累进税率?这是啥?”

        朱怀道:“增收的一种商业税。”

        朱元璋有些疑惑:“商税就商税,累进是个啥意思?”

        朱怀解释道:“在商业这个大框架下,尽可能的实现税收公平。”“譬如老爷子和我都是经商的。”

        “老爷子做小本生意,一月只有一百二十两收入,那么如果我将商税按照三十之一来征收,老爷子是不是就要交四银子的税?”朱元璋点头:“然后呢?”

        朱怀道:“再比如我一个月有一万二千两收入,那么再按照三十之一来征收,是不是只要交四百两?”“对一个收入过万两白银的商贾来说,仅仅交四百两税收,是不是少了?”

        “如此一来,穷者更穷,富则更富,国家的税收结构是不公平的,因为如果一视同仁,就是在优待富贾。”朱元璋咂摸咂摸嘴:“有道理,然后呢?”

        朱怀道:“累进税率就是给他们划档,比如当收入高于一万两,税率就不在三十而一,应当按照十取一来收,这样一万两收入就需要交一千两……”朱元璋愣了愣,等朱怀说完,他才明白朱怀的言下之意。

        “有点道理,如此一来,倒是能缓解商人阶级之间的矛盾……额!”

        朱元璋再次愣住:“好小子!你将爷爷都绕进去了!如此一来,你非但让交趾商人阶级之间稳住了,还将农人阶级也稳住了!”“在发展商业阶级之前,就开始征收商业重税,就是让农民阶级看到均衡,同时也让商人阶级内部看到均衡。”“按收入档次征收商税……妙啊!高,着实高!”“你小子,聪明是真聪明,这脑瓜子比咱灵活!”朱元璋到现在才反应过来朱怀的目的是什么。刚开始他还没觉得什么,现在细细回想起来,忍不住交口称赞。

        沉默了一下,朱元璋道:“可是如何把控商人的收入?你总不能让他们如实上报吧?”

        商人驱利,朱元璋一直不信任商贾,指望这些见利忘义的人如实上报收入,根据如实收入上报的课税司,这不现实。

        朱怀也在思考这件事。

        实际他已经大大简化了交趾税收架构,要按照后世的税赋,是需要按照收入抛开成本之后的净利润缴纳税收的。

        但朱怀就是怕税赋的架构太复杂,难以征收,所以才一刀砍了,直接按照收入征收。

        税收的过程是不断的完善过程,只要财政班子搭建出来,一定会有人不断发掘税收漏洞从而加以改善。

        无论如何,在这个时代,首次提出累进税率的概念,这已经是足够划时代的。

        要是不然,朱元璋也不会如此惊讶。

        朱怀挠挠头:“我也正在想这茬事,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立法。”

        “可惜这又涉及到了刑部,还有这种税收还需要户部给以完善……哎,掣肘太大啊!”朱元璋默默看了朱怀一眼,心里无比震撼。

        现在能阻止这小子发展的,已经不是其他问题,而是权柄了!

        换句话说,这小子需要一样东西,将他所有的眼光战略支撑起来,而这种东西……就是皇权!

        只有站在权力巅峰,他才能更好的调动六部合作。“刑部、户部……成!”

        “这事你807且莫要烦心,咱回去给你说。”朱怀一喜:“那就多谢老爷子了!”

        朱元璋笑着道:“你恐怕就在等着咱说这话呢吧?前面和咱说了那么多,都为了推出这些。”“哼!今天朝会,蓝玉推进开海的事,是不是也是你算计的?”朱怀挠挠头:“凉国公上疏了?”

        朱元璋嗯了一声,道:“你不是想让郑和去推进开海之事么?为何最后让兵部捡了便宜?”朱怀不以为意,“故意的。”

        朱元璋呆呆看着朱怀:“咱就说么!为啥蓝玉那么轻而易举就妥协了,这也是你想看到的局面?”朱怀点头:“嗯,兵部派出去的人,恐怕用不了多久就会失败,那时候才是真正开海的时机。”

        “兵部失败?怎么可能?你小子胡扯呢吧?”朱元璋饶有深意的道。

        朱怀笑笑:“这个……反正海上不是老爷子和兵部想的那么简单,没有绝对信念的人,很难支持海上的生活。”正在祖孙说话之时,外面忽然传来迅速的脚步声。

        蒋璈拿着该有加急印章的文书进来,走到朱元璋身旁,小声说道,“左都御史的信件。”

        霎那间,朱元璋身上那股慈祥老人一般的平凡褪去,迅速转成铁血弑杀的帝王,眼神锐利如刀。“给咱看!”

        “呵!”只听冷哼一声,朱元璋满脸冷笑。

        “老爷子,怎么了?”朱怀问道。

        “左都御史传来东南的消息”说着,朱元璋仰头大笑,对朱怀道,“还真被你说中了!”“大孙!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lw00.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